发布时间:2021-07-22 16:04 浏览:
“中国旅游日”前后是旅游惠民措施集中释放的时段,也是进行旅游宣传的重要节点。文化和旅游系统在不断加大旅游惠民力度的同时也加强旅游理念的宣传。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日益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旅游的认知正不断提升和深化,对于很多游客来说,旅游不再仅仅是“观光”“游览”,而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
今年五一假期,2.3亿人次的出游人次,再次印证了旅游对大众生活的重要性。比如,五一假期,杭州湖滨步行街迎来八方游客,人们不仅喜欢欣赏西子湖的景致,也喜欢体验老杭州的记忆,不仅喜欢精彩的节目表演,也希望体验当地百姓生活的“烟火气”。同样,在桥西—运河历史文化街区,“藏”在运河沿岸百姓街巷中的“运河书房”“浙派徐门琴馆”“微博物馆”引起游客关注,很多游客乐在其中;在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市民休闲区将“烟火气”保留于街巷中,市民、游客漫步在老茶楼、川剧院、国营厂等老成都记忆里,“洞穴”里看书、剧社里听戏、故事馆里慢慢回忆……
夜幕降临,上海黄浦江两岸建筑的灯光次第亮起,漫步滨江,推开其中一家小店的门,点一杯饮品静静独处,或是与三五好友悠闲畅聊,是浦江两岸文化空间里常见的光景。29岁的外地游客小孔在打卡了安藤忠雄建筑展后,准备约上朋友去外滩BFC艺术季逛逛。他说,自己是安藤忠雄的粉丝,这次特地来上海看展,自己并没有做详尽的攻略,只是找了几家美食店,准备逛吃逛喝,悠闲度过一天。
同样,在外滩金融区上班的程序员小杨表示,工作节奏较快,一直想策划一场一个人的旅行。“以前觉得拎着背包去远方才是旅游,经过疫情之后,旅游方式大大改变了。我和朋友更喜欢三五好友小聚,不仅仅是观赏沿途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在旅途中探索未知、发现美好,这才是旅游的价值所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在基本物质需求满足后对精神文化的更高追求,如今,旅游日益成为全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景域驴妈妈集团创始人洪清华说,利用好旅游这一巨大体验场景,推动旅游理念提升,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基础,也是大众实现自我更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游成认为,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日益获得青年群体认可,他们更加注重精神情感层面,愿意将其消费能力导流到情感满足上,社交、人设、悦己成为青年群体消费主要驱动力,这要求旅游企业设计和营销产品必须从青年群体的需求出发,打磨价值主张,增添多样化元素,突出产品特色和个性,在精神层面与青年群体形成共鸣。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习惯在周末和节假日出游,旅游逐渐融入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开始趋于刚性。过去20年,是国民旅游意识日渐显化,旅游消费日益高涨的20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旅游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绿色发展,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不仅是对大众的一个承诺,也是对业界的一个督促,督促业界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为大众提供一种“绿色”“美好”的生活方式,督促业界向大众传递更加科学的旅游理念、推动大众旅游意识的进一步觉醒,让“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的观念,水到渠成地融入大众生活。
深圳大学旅游与新业态发展研究中心刘杰武副研究员同样深有体会,他说,旅游让知识传递更具真实感,单纯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都难以替代直接的体验,不身至黄山就难以体会到“秀美奇绝”的含义,不亲至泰山就难以理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情怀;旅游是一种最好的传播方式,人们亲自参与亲身经历的东西更能让人感同身受,旅游就是直达人心的传播方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旅游得到较好的传播;旅游是最好的生活“调味剂”,对于城镇化超过60%的中国而言,工作之余的旅游休闲成为舒缓压力的重要方式。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成长方式。旅游业界应关注和顺应这一趋势,从注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综合效用转变,真正回归旅游价值。其一,要全面客观认识旅游业的综合价值,突出旅游业的非经济属性,既不刻意拔高,又不妄自菲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大众对旅游功能的认知。其二,更加注重宣传方式和宣传手段的人性化,保证大众在旅游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理念引导,在耳濡目染中获得自我成长、自我学习和更高品质的生活。”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马晓龙说。
当前文化和旅游系统正以“中国旅游日”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大众旅游理念提升,推动旅游业发挥更加科学的综合带动作用。